鈑金加工過程中的工藝結構很多時候決定了鈑金件的成件是否良好,但是鈑金零件的工藝結構有哪些呢,,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解一下:
1,、鈑金件壁厚
為保證鈑金件的加工質(zhì)量,防止因壁厚不均冷卻結晶速度不同,,在壁厚外產(chǎn)生組織疏松以致縮孔,,薄厚相間處產(chǎn)生裂紋等,應使鈑金件壁厚均勻或逐漸變化,,避免突然改變壁厚和局部肥大現(xiàn)象,。壁厚變化不宜相差過大,為此可在兩壁相交處設置過渡斜度,。其壁厚有時圖中可不注,,而在技術要求中注寫。
2,、鈑金造圓角
為便于鈑金件造型,,避免從砂型中起模時砂型轉(zhuǎn)角處落砂及澆注時將轉(zhuǎn)角處沖毀,防止鈑金件轉(zhuǎn)角處產(chǎn)生裂紋,、組織疏松和縮孔等鈑金造缺陷,,故鈑金件上相鄰表面的相交處應做成圓角。對于壓塑件,,其圓角能保證原料充滿壓模,,并便于將零件從壓模中取出。
3,、起模斜度
造型時,,為了便于將木模從砂型中取出,,在鈑金件的內(nèi)外壁上沿起模方向常設計出一定的斜度,稱為起模斜度(或叫加工斜度),。起模斜度的大小通常為1:100—1:20,,用角度表示時,手工造型木模樣為1°— 3°,,金屬模樣為1°— 2°,,不銹鋼加工廠,機構造型金屬模樣為0.5°— 1°,。
為了便于制模,、造型、清砂,、去除澆冒口和機械加工,,鈑金件形狀應盡量簡化,外形盡可能平直,,內(nèi)壁應減少凹凸結構,。
以上就是鈑金加工過程中常見的工藝結構解析,僅供參考,,希望對大家有幫助,。